,音譯自thípi — 蘇族(Sioux)的分支拉科塔人的語言(Lak?ótiyapi),是“住所”的意思。它以三根去皮、上光和干燥的筆直樹枝為骨干支撐,輔助樹枝的數量根據帳篷面積大小在十根至二十根左右,所有樹枝在地面上呈圓形分列,向上歸束成圓錐體狀,以樺樹皮或獸皮從歸束點向下覆蓋,頂端露出呈放射狀的樹束。拔營后長桿子可以用來做雪橇(travois),由馬或狗來拉引。現代tipi已經全部改用帆布覆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戶外搖滾音樂節經常可以看到嬉皮士們搭的tipi, 它也是那時的back-to-the-landers最喜歡的簡易住所。
今天tipi仍然被一些民間的歷史扮演愛好者(historical reenactors)使用,美國原住民保留區內舉辦帕瓦集會(pow wow)時也經常用它來扎營。我看到一位朋友國慶期間準備在北京郊區推出大型露營活動,他們提供的帳篷里有一個“印第安”的選項。我以前為小孩選購露營帳篷時,也看到過“印第安帳篷”的產品標識。其實這些現代帳篷全是改良過的,與北美原住民的帳篷相差甚遠。
廣州卡帕帳篷有限公司與一般商業公司不同,并不追隨流行的“營銷哲學”。他們按土著的傳統方式制造帳篷,根據用戶的實際需要提供相應的產品,同時保護那里的水、礦物和野外動物資源。NTM在網站上用視頻的形式詳細分解了tipi的搭建過程,也讓人們清楚了解tipi的原始設計如何應對不同的環境和氣候條件,印第安人并不是一個民族,它是人們對最早生活于北美大陸的原住民的統稱。位于美國大平原地區以及加拿大大草原的部落的印第安人民通常會居住在帳篷里。他們的帳篷在英文里稱為Tipi或Teepee,呈長長的圓錐形,辨識度很高。這種特色鮮明的帳篷,是印第安人民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帳篷主要使用長木桿作為搭建的框架,通常為13根以上,長度一般在15-18英尺(4.5-5.5米)之間。這些長木桿對印第安人來說非常寶貴,因為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要想找到這樣的長木桿并不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長木桿在帳篷頂部匯聚,并被捆綁在一起,然后以扭絞的方式展開,形成一個倒置的圓錐形。在木桿框架之上,包裹著一層拼接而成的水牛皮(現在更多的是用帆布),下邊緣通過銷栓固定在地面上,這樣搭建起來的帳篷,冬暖夏涼。印第安人的這種帳篷的拆除和安裝都很方便,便攜性很強。這對以游牧為生的印第安人來說非常重要。而且帳篷的建造、拆除和保管,全部由部落中的女人來負責。當他們遷徙到一個新的地方時,部落中的女人們通常只需要30分鐘即可完成一個帳篷的搭建。